深静脉血栓的健康教育
2017-11-14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深静脉血栓(DVT)是发生于人体四肢深静脉内病变,这些血管内的血液因某些不良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凝固,阻塞血管导致血液回流障碍,多与血流缓滞、高凝状态及血管内膜损伤有关。
近年来,深静脉血栓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血栓形成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能力,甚至致残;特别是血栓脱落逆行至心、脑、肺等重要脏器引起的栓塞,严重的可危及患者的生命;了解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关知识,可帮助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做好健康教育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
一、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引起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有很多。 1.长时间制动、卧床者,如手术后、偏瘫、截瘫患者,长期卧床可引起血流缓慢,血液黏稠度增加而发生血栓。 2静脉内膜损伤,如静脉输注刺激性药物,外伤和感染均可造成静脉内膜损伤,损伤的血管壁粗糙有利于凝血因子形成,促使血栓形成。 3烧伤、肿瘤、口服避孕药、妊娠等都可导致血液成高凝状态,引起血栓形成。二、临床表现随发生的部位和程度不同,临床表现也不同。 1肢体浅静脉血栓部位有疼痛、红肿和压痛,急性炎症反复发作后,病变静脉可闭塞或成条索状。常见于下肢的大小隐静脉及其属支。
2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包括:小腿肌肉静脉丛血栓形成可表现为小腿疼痛、压痛及轻度水肿。髂骨静脉血栓形成起病急、有发热、局部呈持续性疼痛伴压痛、受累静脉成条索状、下肢明显水肿、皮肤紧张、发亮、胫后动脉搏动消失。
三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措施 1心理护理:对剧烈的疼痛、严重的水肿、活动量受限制的患者,易引起烦躁不安、情绪低落、易受刺激和悲观恐惧的心理,这些都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治疗与康复,消除或减轻些不利于治疗和康复的因素是非常必要的,应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有针对性的疏导解释,使患者保持乐观的情绪;同时通过必要的医学知识介绍,帮助患者了解本病的相关知识,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康复。
2饮食指导:饮食应清淡,采用低脂饮食,多食新鲜蔬菜及水果,忌食辛辣、油腻食物,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便秘者给予缓泻药,必要时给予灌肠。严格戒烟,不吸二手烟,节制饮酒和咖啡。 3抬高下肢,早期活动,促进静脉血液回流:对已出现DVT症状的患者,血栓形成1周内应卧床休息,抬高患肢20°~30°,以促进血液回流;注意患肢保暖,嘱患者切忌用手按摩、拍打或做剧烈运动,以免栓子脱落,严禁冷热敷。病情好转后下地活动时,需穿弹力袜或用弹力绷带包扎,以适当压迫浅静脉,并促使深静脉血液回流。 4活动指导:适当运动,促进静脉回流,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久坐的上班族要积极参与做工间操,以防止下肢静脉血游滞;对于长期卧床和制动的患者应同时指导其家属,加强病人床上运动,如:定时翻身,协助患者做四肢的主动或被动锻炼;肥胖者应减轻体重。 5对高危人群的指导措施 (1)如果属于易患深静脉血栓的高危人群,应遵循血管外科医生的建议口服药物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切勿自行用药。
(2)已知血液高凝状态的病人,应用活血化瘀中药或抗凝药物,降低血液黏度。高血栓者服降血栓的发生,切勿自行用药。 (3)产后、外伤及各种术后病人慎用止血药,卧床期间对下肢由远端向近端进行按摩,便小腿肌肉被动收缩,术后尽早下床活动,防止静脉血栓形成。 (4)对于年迈和因慢性病长期卧床的病人,应鼓励病人做足背上下曲团活动,也可给予小腿肌肉电刺激的方法以便小腿肌肉收缩。 保护静脉静脉壁损伤也是引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长期静脉输液者,应尽量保护静脉,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
健康教育:1.戒烟:告诫患者要绝对禁烟,防止烟草中尼古丁刺激引起血管收缩。
2.饮食:进食低脂、高纤维的饮食;保持大便通畅。3.适当运动,促进静脉回流血流缓慢是引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应鼓励病人加强日常锻炼,促进静脉回流,预防静脉血栓形成。对于长期卧床和制动的病人应同时指导其家属,加强病人床上运动,如:定时翻身,协助病人做四肢的主动或被动锻炼。避免在膝下垫硬枕、过度曲髋、用过紧的腰带和紧身衣物而影响静脉回流。4.保护静脉:静脉壁损伤也是引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长期静脉输液者,应尽量保护静脉,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5.及时就诊:若突然出现下肢剧烈胀痛、浅静脉曲张伴有发热等,应警惕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及时就诊。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