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手术期血栓栓塞症风险评估与防治

2018-8-27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一、前言

围术期的血栓栓塞症多见于静脉系统的栓子脱落,偶见手术后心房纤颤病人心房栓子的脱落。静脉系统内血栓形成的原因是综合性的,因此在预防上也是采用综合措施,没有一种药物或方法具有特效。长期的药物治疗所引发的合并症也是危险的。与抗血栓治疗相反的结果,在术中和术后常造成出血的风险,也是手术的大忌。

二、围术期血栓栓塞症风险的评估

(一)手术前

手术前诱发血栓形成的各种诱因应予以高度重视,以决定患者能否适合所选择的手术,急诊手术也应采取合适的预防措施。高龄,肥胖只能重视,短时内无法减肥。高血压,糖尿病需在手术前予以控制。红斑性狼疮,脱水等所致血液高凝状态在手术前必须要纠正。遇有下肢水肿患者,特别是单侧水肿者,应在术前进行超声检查和凝血指标的检查,以便及早发现血栓形成,以便在术前进行预防,如是择期手术则应延期进行。手术前用药要特别重视。预防性使用抗凝药会增加手术中出血。至于血小板减少的患者,为防止术中出血是否术前需补充浓缩血小板的问题,要掌握术前是否有出血的体征,以及血小板计数是否低于50×/L,血小板聚集功能抑制程度。比如脾切除术患者,手术后血小板计数会异常升高,易致血栓栓塞。有一肝硬化患者,因车祸致脾破裂,脾摘除后血小板数升至×/L。术后一周准备出院,突发肺栓塞死亡。所以术前用浓缩血小板纠正血小板过低,应视情况慎重考虑。

至于术前应用所谓的“止血三联针”,从理论上讲没有针对性,所以效果不大,用者愈来愈少。至于用抗纤溶药物作为预防渗血,如过度抗纤溶,会促进高凝状态,甚至血栓形成,导致手术后不少病例发生肺栓塞死亡。

至于术前已经在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或抗凝药物的患者,如果需进行择期手术或者急诊手术,需要慎重对待。抗血小板类药物,需在术前3~7天停用。停用天数决定于现有的血小板计数,以及血小板聚集功能被抑制的百分率。华法林会在术前停药时间稍长,至少3~5天,中间需要用低分子量肝素过渡,停用华法林后,在术前12小时再停用低分子量肝素。为了避免术中大出血,所有抗血小板药,抗凝血药都需停用。为防止术中出血,理论上讲蛇毒血凝酶在此时可能有预防伤口出血的功用,但还需要大量临床实践证实。

(二)手术中

手术中是否会发生血栓形成,与患者术前的状况,手术体位,手术时间长短,手术中输血指征,术中使用的药物等都有密切关系。术中采用抗凝药物是极不安全的。手术体位中,头高脚低位和肾脏体位,都影响静脉回流要特别注意。

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以上,体位又不利血液回流,发生血栓形成的机遇增多。手术中输液量应事先预算好单位时间内的输液量,轻度的血液稀释(Hct维持在0.35左右),既可缓解高凝状态,也可以改善血液流变学,增快血流速度,又不至于影响止血功能。如果手术中需要紧急利尿脱水,应密切







































白癜风医学基金会
北京哪家治疗白癜风正规

转载请注明:
http://www.iqspm.com/ynyjs/802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