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身体有血栓,6个部位会ldqu

2018-9-18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小病不是病?拖成大病难治、受罪、花大钱。送你一张预防清单,点此打开

什么是血栓?

什么是血栓?

血栓是血流在心血管系统血管内面剥落处或修补处的表面所形成的小块。

血栓,就像身体内一个淘气的小家伙,不仅容易脱落游走,还爱到处和其他疾病拉关系。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肥胖等,都是形成血栓的常见原因。

一旦管理不好,颇为危险。因为它是全球前三位的致死性心血管疾病——心肌梗死、脑卒中和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共同发病机制。

血栓爱堵三条道儿

血栓栓塞性疾病根据发生的部位及表现主要分为心脏血栓、静脉血栓、动脉血栓三种类型。

1、静脉血栓爱堵“肺”

静脉血栓被称为“沉寂的杀手”。

很多静脉血栓的形成可能没有任何症状和感觉,一旦发生就可能致命。

静脉血栓主要爱堵肺,常见疾病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导致的肺栓塞。

▲深静脉血栓脱落,随血液循环到达肺部

2、动脉血栓爱堵“心”

动脉血栓十分凶险。当凝固的血块像塞子一样堵住血管,组织器官没有血液供应,就会导致心肌梗死或脑梗死。

▲Artery:动脉

动脉血栓最常见出现的部位是心脏血管,导致冠心病。

3、心脏血栓爱堵“脑”

最容易长心脏血栓的是房颤患者。

房颤患者因心房正常的收缩运动消失,导致心腔内形成血栓。

尤其是当左房栓子脱落之后,最易堵塞脑血管,引起脑栓塞。

▲心脑血管壁血栓

身体有血栓,6个部位会“说话”

1、讲话不清楚

讲话不清楚、吃饭掉筷子、流口水等症状,都可能是一种脑梗病变,千万不可大意。

多发生于患有高血压、高血脂及糖尿病的中老年群体中。

2、腿或脚肿胀疼痛

若一侧腿或脚突然肿胀,或剧烈头痛,行走时加剧,或站立时有局部沉重感,那就要考虑下肢静脉血栓的可能。

此时不要随意走动,抬高患肢,并尽快到血管外科就诊。

3、出现眩晕

突然出现瞬间头晕,视物模糊,眼前发黑,甚至短暂性失明,几秒或几十秒恢复正常,被称为单眼一次性黑蒙。

通常是大脑供血不足引起视网膜缺血所致。因发生时间短,最易被忽略。

4、手脚乏力

不明原因的手脚乏力,一条腿迈不起来,走路时步态失稳或踏空跌倒;一侧上下肢发麻,甚至舌头、嘴唇感到麻木。

5、久坐后喘不上气

卧床或久坐后突发呼吸困难,静息后缓解;

日常活动或轻微活动后明显加重,要小心是肺栓塞的征兆,医院呼吸科就医。

6、胸闷胸痛

急性心梗约有三四成的患者会在发病前3~7天内有心慌憋闷、胸痛、乏力等先兆症状。

但真正注意到“提醒”、医院就诊的患者不到三成。

如果感觉胸闷,不能大意,尤其是老年人,要及时就诊。

远离血栓,做好这6点

1、喝好两杯水很重要

早上的4点到8点,人血液黏度是最高的。

这种规律性地波动,在老人中表现更突出。在血黏度高峰期前后,喝两杯温开水还是很重要的。

睡前喝ml水,早晨血黏度不升反降。

不过零妹妹建议,不用喝太多,不然晚上频繁上厕所会影响睡眠质量。

起床前空腹喝ml水,可以稀释血液。

2、常吃“天然阿司匹林”

黑木耳、生姜、大蒜、洋葱、绿茶等,这些食物都是“天然阿司匹林”,有清洁血管作用,可以预防血栓。

平时少吃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尽量多吃些富含维生素C和植物蛋白的食物。

尤其是夏天,胃口不好,清淡饮食是必要的,但也要注意补充足够的能量和蛋白质哦。

3、稳住血压

高血压患者也是血栓发生的高危人群。

血压控制得越早,越能更好地保护血管,预防心、脑、肾等损害。

4、不要久坐

麻将打一晚上、坐飞机、火车行程超过6小时的人,还有经常把腿盘起来的,都是静脉血栓的高发人群。

医生建议,持续坐姿最多2个小时就该起身活动一下了,如果不方便活动的话也要多饮水以促进血液循环哦。

5、戒烟

长期吸烟的患者一定要对自己“狠”一点,一支小烟会在不经意间摧毁全身各处血流所经之地,后果不堪设想。

而且长期吸烟,家人、朋友长期笼罩在二手烟环境下,危害也是非常大的哦。

6、缓解压力

加班、熬夜,压力巨增,会使得动脉应急性地完全堵塞,甚至更严重就一下子完全闭塞,那就会发生心梗了。

说得零妹妹有点心突突跳。零妹妹经常加班熬夜,有时候也会突然感到心口疼,都没在意,现在想想都后怕。

很多朋友也和零妹妹一样,工作压力大,晚睡早起,加班熬夜,饮食不规律,压力可想而知,久而久之身体就拖垮了。

所以,还是早点睡觉吧!

零购







































小孩白癜风
北京治疗白癜风多少钱呢

转载请注明:
http://www.iqspm.com/ynyjs/807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