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面俱到肾错构瘤诊疗综述二

2016-12-31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来源:丁香园

处理策略

当已经确诊肾AML后,是随访还是尽早干预,或者何时干预,具体又有哪些治疗措施,是接下来讨论的重点。

以往对肾AML需要治疗适应证有:最大直径>4cm,怀疑有恶变,育龄期妇女。但是,该文作者提出,适应证还应包括:合并有>5mm的动脉瘤,TSC患者,不能坚持随访以及急诊患者。

从目前的数据看,接受随访的患者中,绝大部分是散发的、非TSC相关的肾AML。Seyam教授等对随访超过3年的肾AML患者统计后发现,散发肾AML平均以0.19cm/年的速度长大,而TSC者,AML长大的速度为1.25cm/年。至于肾AML应多久随访一次,学界都没有统一的意见,作者认为应视AML大小及是否合并TSC等综合决定。

有研究表明,超过4cm的肾AML不仅发生出血或其他症状的概率更大,在随访期间也长的更快。所以,但凡肿瘤超过4cm,尤其合并TSC时,应予以干预措施。然而,这种方案并没有得到全面认可。

Ouzaid等对例肾AML患者进行了随访(平均随访4年),起初80%的患者都无任何临床症状,38例患者瘤体最大直径>4cm。期间共有17例患者接受了治疗,包括13例最初直径>4cm的患者。尽管研究提示初诊时已有胁痛或肉眼血尿和瘤体直径>4cm都是终止随访的预测因素,但另一方面也说明,即便拥有这些高危因素,其中2/3的患者也还是接受了过度治疗。

肾AML内动脉瘤的大小是决定瘤体是否出血的重要因素。同时,动脉瘤的大小与肾AML瘤体大小也呈正相关。对那些最大直径>4cm的肾AML,动脉瘤>5mm者,发生破裂出血的几率也更高。对这种患者,就应该充分告知选择保守观察所存在的风险。

虽然妊娠期肾AML破裂者仅见于个案报道,但后果相当严重。Boorjian教授等在肾AML中检测到雌激素受体和孕激素甚至雄激素的表达,故对于有怀孕计划的育龄期妇女,积极治疗是首选。

至于具体的治疗手段,目前主要包括手术切除、动脉栓塞、经皮消融和口服mTOR抑制剂。

1.手术切除

手术切除在肾AML治疗中占据了大半个江山。随着保留肾单位手术(NSS)的地位在RCC治疗中逐渐提升,它也推广到肾AML的治疗上。尤其对于TSC中那些双肾多发AML者,NSS能最大程度的保留其残肾功能,这对患者也是一种莫大的安慰。

散发型肾AML接受NSS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和肿瘤复发率都很低。据Boorjian等报道,开放式NSS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8年内复发率为3.4%。常见的并发症有尿漏/瘘、出血和肠梗阻。如果肿瘤体积越大,术中失血量、缺血时间、住院天数也都会相应增加。同RCC一样,腔镜下NSS在肾AML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也都令人满意。

若由于肿瘤位置不理想无法行NSS,可以考虑行肾脏减瘤手术或栓塞治疗。

2.动脉栓塞

近年来选择性动脉栓塞(SAE)也渐为泌尿外科医师们所青睐。特别在瘤体破裂出血导致血流动力学极不稳定的情况下,SAE甚至成为首选治疗方案(见图5)。现在主要用于SAE的栓塞剂有乙醇、聚乙烯醇(PVA)和凝胶微球(Embospheres),这3种栓塞剂在治疗肾AML中的安全性孰优孰劣,尚缺乏对比研究的数据。

图5.(a)CT示后腹膜巨大血肿,靠近前面的低密度影,考虑脂肪可能大,结合患者有胁痛、高血压病史,诊断为右肾AML破裂;(b)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见右肾动脉某分支处分叶状动脉瘤,考虑为出血源头所在,予以血管栓塞;(c)栓塞后DSA,出血部位已闭合,患者术后血压也恢复正常

SAE后复发率比接受NSS者更高,文献报道在11%~40%不等。对于TSC者,一般建议终身随访。但相比于手术治疗,SAE的住院时间更短,失血也更少。常见的并发症包括:栓塞后综合征、血管损伤、脓肾甚至肾梗死以及非目标血管栓塞。栓塞后综合征是指发热、胁痛和白细胞增多,文献报道约80%患者都曾出现过,但经过保守治疗即可恢复。

3.经皮消融

经皮消融治疗应用尚不广泛,通常只限于肿瘤较小的无症状患者。接受射频消融(RFA)的患者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起初疑为RCC,而后腔镜下取活检后提示肾AML,另一类是影像学诊断明确后直接行RFA者。RFA后接受二次消融、肿瘤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都很低。这也表明消融治疗还是有一定的前景。

4.药物治疗

对于不能接受手术、栓塞和消融的TSC和LAM患者,就只能选择口服mTOR药物治疗。

mTOR抑制剂的作用靶点是mTOR信号通路。该药不仅能阻止肿瘤进一步长大,还可使某些肿瘤缩小。西罗莫司是最早的mTOR抑制剂,已知目前关于该药的的4项II期临床试验,共囊括了94例存在肾AML的TSC或LAM患者。最后发现,50%患者的肿瘤体积缩小,46.8%在接受治疗后12个月时达到部分缓解。

在其中2项临床试验里,分别服用西罗莫司24个月和12个月的两组患者,肿瘤体积和最大直径没有明显差异,这是否说明患者服用西罗莫司在12个月时疗效就达到峰值?如果是,服药满12个月后应该如何治疗?这都是我们当下面临的困惑。

西罗莫司的毒副反应则主要表现在口腔炎(52%)、高脂血症(40%)、皮损(30%)、呼吸道感染(29%)和蛋白尿(18%)。截止目前,仅报道有1例患者死于严重的呼吸道感染。

另外一种新型mTOR抑制剂—依维莫司,除了被美国FDA批准用于TKI治疗失败的转移性RCC的治疗外,还在EXIST-2研究中被证实对肾AML治疗有效。

EXIST-2是一项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试验,共纳入例合并TSC或LAM的肾AML患者,随机分组并分别予以口服依维莫司和安慰剂,中位观察时间为38周,将肿瘤体积缩小50%以上认定为有反应。研究发现,依维莫司组反应率达到42%,而安慰剂组为0%,12个月肿瘤无进展率在依维莫司组和安慰剂组分别为92%和25%。

依维莫司常见的毒副反应包括:口腔炎(48%)、鼻咽炎(24%)、痤疮样皮损(22%)、头痛(22%)、咳嗽(20%)以及高胆固醇血症(20%)。

虽然诸多研究表明依维莫司在治疗TSC相关肾AML的疗效和安全性都差强人意,但其疗效是否持久、需要多长的服药疗程以及如何控制毒副反应等问题,都尚属未知。另外,依维莫司对于散发型肾AML是否有同样的疗效,也需要相应的临床试验来说明。

总结

肾AML是一种较为少见的良性肿瘤,可以散发,也可以合并TSC或者LAM。由于CT、MRI等影响学检查的普及,目前多系偶然中发现,出现血尿等临床表现已不多见。CT或MRI上见到肿块内脂肪成分是诊断肾AML的重要标志,但某些脂肪含量较少的肾AML,从CT和普通MRI常不易察觉,故需要行MRI化学位移同、反相位成像予以明确。

对于无症状而且肿瘤体积<4cm的肾AML,积极随访是首要选择,而只有那些出现血尿等临床症状、瘤体较大、容易破裂出血的肾AML,才考虑干预治疗。手术切除、动脉栓塞是目前应用最多的治疗手段,但都应该根据每名患者的具体情况作出相应决策。

如果肾AML患者合并TSC、LAM而残肾功能欠佳者,口服mTOR抑制剂对延缓疾病进展有一定的作用,而且患者对毒副反应耐受尚可。当然,关于肾AML的治疗还有许多未知之数,就目前而言,应先确定是否合并TSC或LAM,再根据患者情况制定符合切身实际的治疗方案。(完)









































白癜风医院在哪里
白癜风的初期症状表现

转载请注明:
http://www.iqspm.com/ynywh/470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