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凡医讯一项关于肺血栓栓塞症患者围手
2018-8-1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围手术期肺血栓栓塞症(PTE)是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可能发生的致命并发症。在未采取预防血栓措施的情况下,普外科手术患者的致命性PTE发生率为0.4%,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致命性PTE发生率为0.1~0.7%,骨盆骨折行手术治疗患者的致命性PTE发生率为3.6~12.9%1。
然而,对术后30天内死亡的患者进行尸检发现,29%的死亡与PTE有关2。此外,日本麻醉科学会(JSA)对围手术期PTE进行了长达10年的流行病学分析(JSA-PTE研究),发现术后30天内PTE患者的病死率为17.9%3。因此,为明确PTE相关死亡的危险因素和潜在的有效干预措施,JSA相关工作组对JSA-PTE研究数据进行了分析4。
研究基本信息概览
该研究评估了日本麻醉科学会数据库中~年间的围手术期PTE患者,将术后30天内死亡的患者定义为「PTE相关死亡」,其余所有患者则定义为「存活患者」,共纳入例患者,其中例发生PTE相关死亡,例存活患者。研究进而在性别、手术部位、静脉血栓栓塞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等方面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并以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围手术期PTE相关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围手术期PTE死亡危险因素的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TE相关死亡与男性、年龄≥80年、卧床状态、创伤或心脏衰竭等因素显著相关;患者的存活与采用抗凝治疗、肥胖及近期静脉血栓栓塞史显著相关。研究同时发现两组患者的手术部位并无明显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年龄≥80岁、卧床状态、心脏衰竭和未采用预防性抗凝措施是PTE相关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表1)。
表1.围手术期PTE患者死亡危险因素的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
预防性抗凝治疗与围手术期PTE相关死亡的关系
该研究显示,未使用抗凝剂预防血栓是PTE相关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对围手术期PTE患者予以预防性抗凝治疗或可减轻其PTE严重程度、降低其死亡率。既往研究显示,预防性血栓预防与致命性PTE的发生之间存在相关性,并提示预防性抗凝治疗可能降低致命性PTE的发生率及围手术期PTE发生后30天内患者的死亡率5-8。
综上,该研究结果显示,男性、年龄≥80岁、卧床状态、心脏衰竭和未行预防性抗凝治疗是围手术期PTE相关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对卧床状态的患者进行适当干预,以及使用抗凝药物预防血栓形成或有助于降低围手术期PTE相关死亡的发生。
相关文献
1.GeertsWH,etal.Chest.;(6Suppl):S-S.
2.LindbladB,ErikssonA,BergqvistD.BrJSurg.;78:-52.
3.KuroiwaM,etal.JAnesth.;29:-41.
4.WorkingGroupforAuditaboutPerioperativeAccidentandPulmonaryEmbolismofJapaneseSocietyofAnesthesiologists.JAnesth.;31(3):-.
5.EikelboomJW,QuinlanDJ,O’DonnellM.Circulation.;:-11.
6.CollinsR,etal.NEnglJMed.;:-73.
7.DentaliF,etal.AnnInternMed.;:-88.
8.MismettiP,etal.BrJSurg.;88:-30.
相关阅读
1.依诺肝素和直接口服抗凝药物在大型矫形手术和急性内科疾病患者中的血栓预防:荟萃分析
2.神经外科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的药物预防:一项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的更新
3.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恢复抗血栓治疗: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4.葡萄牙住院患者中的静脉栓塞风险与预防:ARTE研究
5.ESA指南:围术期静脉血栓栓塞预防-7类手术患者主要建议概要
—END—
菲凡心苑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