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出现4种状况,十有八九是脑梗塞

2021-11-9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治疗白癜风最好的专科医院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910787.html

脑梗塞是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所引起的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进而引发的一种脑血管疾病。不仅高发,脑梗塞这种疾病的死亡率也是非常高的。

单是我国,每年因为脑梗塞死亡的患者约有万左右。而一旦发病,即使被积极救治,也会有一半以上留下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近日,河北省56岁的张阿姨晚上正在搓麻将时,突然嘴歪口斜,并且一侧偏瘫,牌友见状紧急拨打,医护人员到场诊断张阿姨突发脑梗。在经过4个小时的溶栓治疗,张阿姨才总算是脱离了危险。这才让在场的家人们松了一口气。

面部出现这4种状况,十有八九是脑梗塞,3类人需提防。

情况一:面部发麻、僵硬

当有脑梗发生倾向时,大脑会因为血管的堵塞而处于缺氧、缺血的状态,很容易影响脑部的神经,从而影响到面部的神经。易出现面部发麻、僵硬,面部肌肉难以控制,还可能导致口角歪斜(面瘫)的现象出现。

情况二:舌头发硬,口齿不清

人体的大脑存在多种神经中枢。其中就有语言中枢,而脑梗会使大脑缺血、缺氧,进而影响到人们的语言表达。患者往往会表现为舌头发硬,口齿不清,甚至难以说出话。

情况三:头晕头痛、嗜睡

脑梗会使得脑部缺氧、供血不足,会让头部出现异常反应,如头晕头痛,可能伴有恶心、耳鸣等症状。并且,人也会变得嗜睡,感觉大脑昏昏沉沉的,总是睡不醒。

情况四:莫名视力下降,突发性失明

脑梗爆发之前,可能脑部视觉区域受到影响,会出现莫名的视力下降,看东西模糊不清,甚至是突发性的失明。这种情况一般会在脑梗发生前间断发生。因此一旦出现需要引起重视。

3类人是脑梗塞高发人群,需提防脑梗塞的发生。

一、三高患者

高血压很容易导致脑梗塞的发生,许多高血压患者特别喜欢吃盐,大量的盐分摄入会对我们的血管壁造成损伤。血脂偏高会导致我们的脂质堆积在血管内壁形成斑块,如果斑块脱落,就会跟着血液流动,堵塞我们的脑血管或者心血管。

二、饮食不当者

现在人喜欢吃一些“高油、高糖、高脂”的食物,如甜点、油炸食物、腌制食物等,这类食物都是用“浓油赤酱”制作出来的食物,长期摄入的话,会导致血管里的脂肪含量增加,甘油三酯升高,血管老化也日益严重,易导致脑梗塞。

三、生活习惯不好的人

很多人由于工作压力、生活压力等经常生活习惯不好。如经常熬夜、经常情绪激动或者不爱运动等。但这样的生活方式易导致生理会处于应激状态,过多地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这种激素会诱发血压升高,加剧血管收缩。对于脑梗塞是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的。因此生活中应该注意避免。

因此以上高风险人群,应该在生活中积极的改正自己的习惯,控制自好原发疾病。平时适当做一些保健工作也是非常必要的。

常吃2物,多做2个动作,轻松养好血管,预防脑梗塞

常吃2物:

1、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

预防脑梗,日常生活中,应该多补充蛋白质的营养物质成分,有利于脂肪的分解代谢,从而将沉淀在血管壁上面的甘油三酯和胆固醇乳化成细小的微粒,从而防止胆固醇在血管中的沉积,起到很好的血管疏通,预防血管堵塞,防止脑梗的现象出现。

2、富含硒元素的食物

研究表明,硒在维持心血管系统正常结构和功能上起重要的作用,主要通过抗氧化和保护细胞膜的完整性来维持心血管细胞的正常功能。适当补硒,可以有效预防脑梗,心梗,冠心病等疾病。

安康荞子茶是产自安康富硒产地的一种黑苦荞茶,这种茶含硒成分为非富硒基地茶叶的5~6倍。

此外,黑苦荞茶本身含有多种益于心血管的成分:1.维生素P:此种维生素能减少血管脆性,增强血管壁的弹性和韧性。2.芦丁:能够促进细胞生长,并可防止血细胞的凝集,从而提升毛细血管的抵抗力,还有调节血脂、扩张冠状动脉并增加其血流量等作用。3.黄酮: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有效率达88%以上。

多做两个动作

1.转动脚踝

此操是专门预防血栓的动作,伸直双腿,坐在平整的地方,脚背绷直,将脚下压,感觉到小腿肌肉用力拉,然后微微的抬起足部,脚尖回勾,反复的进行转动脚踝的运动的话,可以有效促进血液流动,对于脑梗的防治有良好效果。

2.摇头运动

每天做头部前后左右旋转,可增加血管抗压力,有利于预防脑梗死。做摇头运动前可先放松颈部肌肉,每次做10圈作用。注意摇头时速度不宜过快,以免头晕。

一种简单、实用、有效、经济、无害的新疗法、新技术——远端缺血预适应能有效的预防高血压、心脑血管等疾病的发生。

远端缺血预适应(RIPC)是指对肢体某部位施加压力,造成缺血处理后,对远隔器官(如心脑等)在随后发生的严重缺血事件中有保护作用。国内外经过近30年的实验室和临床研究,业已证实,不失为一种临床治疗的新方法、新技术,所以,年6月《柳叶刀》载文《远端缺血预适应转向临床应用》,倡议临床医生推广使用。

临床经验表明,远端缺血预适应(RIPC)不仅对急慢性心脑血管疾病有良好效果,而且对一些慢性病的脏器(肝、肾、消化道、肺等)功能有改善作用,展示出广阔的治疗前景。

远端缺血预适应(RIPC),操作简易、无害、价格低廉,但其机理复杂、奥妙、迷人。RIPC通过反复、短暂、局部的肢体缺血再灌注,释放出有益物质(如:腺苷、缓激肽、一氧化氮等)回流全身,从而诱导细胞内激酶级联反应,激活人体第三支神经内分泌APUD系统,进而活化细胞功能,同时引起抗炎症、基因表达和生理功能的改变,调动起体内强大的免疫保护机制,极大地挖掘人体潜能。

目前,远端缺血预适应(RIPC)已经引起人们和有关医务工作者的

转载请注明:
http://www.iqspm.com/ynyys/1169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