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治疗是把双刃剑能引起中风,也让晚期肿

2022-4-21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免疫治疗风头正盛,给很多肿瘤患者带来了很好的生存获益,已经多次改变临床实践。对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免疫治疗目前主要的应用群体是不存在驱动基因突变、没法使用靶向药的的患者。

我们都说药物是“双刃剑“。疗效固然重要,安全性更不容忽视,只有保证安全性和依从性,患者才有机会获得最持久的疗效。今天,小编通过一个真实的案例,带大家认识一个非常罕见的不良事件。

01

A先生的故事

A先生67岁时不幸被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通过进行PET-CT等在内的全身评估,他被诊断为晚期肺腺癌(T4N0M1a,肺内转移),当时头颅增强MRI检查除了提示脑皮质下轻度萎缩外,并没有明显异常信号。医生随后为其进行了相应的分子检测,虽然没有EGFR、ALK、ROS1等驱动基因突变,但A先生肿瘤中PD-L1蛋白呈现出高表达(75%);二代测序则提示KRASG12C突变的存在。

根据这些结果,医生推荐帕博利珠单抗(Pembrolizumab,K药)作为A先生的一线治疗策略。可就在第二次用药后6天,A先生突然出现构音障碍与左侧肢体偏瘫。就这样,他因“疑似脑中风”被送入急诊室。

急诊医生确定A先生生命体征稳定,随后神经系统评分提示A先生为中度脑卒中(NIHSS14分),后为其完善了各项检查。除血液检查提示III度转氨酶升高外,头颅影像学检查表明A先生存在右侧大脑中动脉M1段完全闭塞(图1A)。

针对这一脑血管紧急情况,医生迅速开展了多学科讨论,为A先生急诊行机械血栓切除术。手术成功了!闭塞的血管被成功开通(图1B)。

图1手术前(A)后(B)脑动脉造影

24小时后,A先生神经系统症状改善非常明显(NIHSS下降至6分)。随后A先生继续进行连续三天的生命体征监测和神经血管评估检查。血栓形成评估,提示A先生心磷脂抗体IgG和β2GP1IgG明显升高,抗核抗体也为阳性,A先生被诊断出患有一种免疫性疾病,即抗磷脂抗体综合征(APS)。

几乎在同一时间,A先生出现了类似银屑病一样的皮疹,他的转氨酶水平也进一步升高,达到IV度。A先生肝功异常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和皮疹有什么关系?随后,医生为其进行了肝脏组织活检,结果发现,这是免疫介导的肝炎模式(图2)。

图2肝组织活检提示免疫性肝炎

医生立刻想到,这一反应很可能是A先生应用帕博利珠单抗后出现的严重不良事件,立即让其停用了免疫治疗。针对免疫反应,采用激素进行抑制。一周内,A先生的转氨酶迅速恢复,皮疹完全消失,神经系统症状也进一步改善了,仅有轻度的面瘫(NIHSS2分)。随后A先生口服激素出院。

后续的3个月中,A先生神经系统症状完全恢复。而惊奇的是,其肺部CT评估也显示出帕博利珠单抗的效果,肺部病灶竟消失了(图3)!疗效为完全缓解(CR)。

图3确诊肺癌时(左)及帕博利珠单抗治疗开始后3个月时(右)的胸部CT

更让医生没想到的是,帕博利珠单抗停药一年后,A先生的肺部病灶仍处于完全缓解状态,也没有再出现抗磷脂抗体综合征。

02

启示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是免疫治疗罕见的不良事件,在临床试验中报道较少,但值得临床医生和患者朋友的

转载请注明:
http://www.iqspm.com/ynyzl/1216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