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梗死真的正在年轻化答是的,尤其
2016-11-17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社会节奏越来越快
年轻人也越来越老
30到40岁年龄段的吸烟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危险性是不吸烟者的5倍。图/IC
互联网健康的创业者张锐因突发急性心肌梗死而倒下,在心梗快速年轻化趋势造成的悲剧中,他只是其中一例,却因为他的身份而更加令人感叹。吸烟、不运动、睡眠不足、精神压力过大,让一种原本的老年病变成了现代病。
意识淡漠和急救体系不完善,更让心梗患者丧失了从死亡线上被拉回来的机会。
心梗年轻化的背后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杨智杰
本文首发于总第期《中国新闻周刊》
在“十一”长假快要过完的某天,张锐突然去世。这一消息之所以令许多人叹息不已,是因为张锐死于心肌梗死,而他年仅44岁,而且,他是一家专注于互联网医疗的公司——“春雨医生”的创始人。
作为冠心病当中表现最为凶险的一种发作形式,心肌梗死给人的印象向来都和老年有关。然而,近年来它造成青壮年猝死的新闻却频频出现:
两个多月前,《青岛早报》体育部主任马洪文突发心梗离世,年仅47岁;
年1月2日,同样47岁的小马奔腾公司老总李明也死于心梗;
年8月2日,年仅25岁的浙江电台主播郭梦秋在家中突发心肌梗死,因抢救无效辞世。
……
心肌梗死或者心肌梗塞,简称心梗,是冠心病的一种类型。它的致病原因,是供应心脏的血管(即冠状动脉)在粥样硬化狭窄的基础上斑块破裂,所形成的血栓堵塞血管,导致心肌缺血坏死,迅速造成恶性心律失常和心脏骤停。
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张铭形象地解释说,“心梗的根本原因是供应心脏的血管堵了,这个堵塞是在从年轻到年老这个生理过程中造成的,就像水管用时间长了会生锈似的,越老越容易得这个病。”
然而在当下,心肌梗死是“老年病”这样的印象并不准确,人们对它普遍的认识不足正越来越多地造成致命的悲剧。
心梗年轻化,男性更脆弱
据卫生部发布的数据显示,从年到年,25岁以上人群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特别是35到44岁人群的发病率上升幅度最大——三年中增加了31.8%。
年,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郑昕和她的团队做过一个调查,在过去的15年间,该医院诊断出心肌梗死的首发病例中,男性平均发病年龄呈下降趋势。另一项流行病学研究证实,年至年,北京市35岁到44岁心肌梗死的病死率增加了%。
著名心血管病专家、医院心脏内科主任胡大一对此有几十年的切身感受:“急性心肌梗死近30年不断快速年轻化,不仅有数据支持,也是我学医、行医50年的亲身体验。上世纪80年代,医院工作,每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仅有40至50人,绝大多数为6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而现在,医院,每个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都超出过去一年的人数,并且至少有四分之一的患者年龄不到50岁,三分之一不到60岁,至少一半患者毫无先兆,突发致死或致残。”
张铭虽然没有做过统计,但他发现,如果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对年龄的划分,44岁以下的人被列为青年的话,医院急诊科的青年病人确实越来越多。他接触过的心梗病人当中,年纪最小的只有27岁。他觉得,其实,过去也有40岁以下的青年急性心梗患者,现在不仅这种情况更多了,而且媒体和互联网的报道,也让大家更加感受到此类患者的增多。
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的病变特点和老年人有所不同。张铭向《中国新闻周刊》解释,“供应心脏的血管有三根,年龄较大的患者一般是多根病变。但青年人的病变比较简单,血管狭窄并不严重,一般就是因为压力大、紧张、抽烟等,造成一根血管的某一处破裂,堵塞血管,年轻病人的猝死,最多的就是这种情况。这部分人如果发现及时、抢救及时,预后都要比老年人要好很多。”
另一个差异体现在性别上。有研究显示,青年心梗患者中男性大致占80%。这是由两性不同的生理特点决定的——女性的雌激素可以降低血清胆固醇,保护心血管。医院的一篇研究论文显示,他们研究的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在绝经前生育期的女性,特别是小于45岁的女性病例仅占2.2%。男性心梗发病的高峰期为4l岁到70岁,而女性的发病高峰期在51岁以后。
老年病变成现代病
更准确地说,青年人的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现代病。
高血压是心血管病重要的危险因素。中国在年到年间进行过4次全国范围的高血压抽样调查,15岁以上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翻了3倍。高血压除了家族遗传因素外,更是由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造成的:高钠低钾膳食;摄入过多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生活条件的提高给人们的饮食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但腿脚的步伐却显然没有跟得上发展的节奏,缺少锻炼使体内脂肪堆积,动脉壁增厚、变硬、纤维组织斑块形成,更容易破裂出血,触发血栓和心梗。
10月6日,胡大一的北京权威看白癜风医院北京白癜风康复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