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融券3年铺就9千亿融资管道
2016-4-22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短融券3年铺就9千亿融资管道
3年间,短融券从无到有,已打造成为企业直接融资的一条快速通道。2005年5月25日,央行公布了《短融券管理办法》,首批109亿元短融券即由5家公司于第二天发出。截至昨日,银行间债券市场已有近350家企业累计发行了近700期、9059.8亿元短融券。 发行:低成本低门槛 短融券问世以来的3年,恰好是企业融资需求迸发的阶段。这期间,股票融资由于股权分置改革一度暂停,但是企业融资需求却在高涨不止的经济增长和投资热情推动下快速膨胀,短融券的问世可谓“及时雨”,为企业提供了颇具吸引力的融资方式。 通过发行短融券,企业可以明显地节约融资本钱。问世之初,短融券发行利率长时间在3以下,虽然从2007年开始逐步抬升,但还是明显低于同期商业银行贷款利率。 从最近一次央行于去年12月21日提高1年期贷款利率至7.47算起,截至昨日,一级市场发行的1年期短融券算术平均利率约为6.15,即使推敲承销、评级、律师费用等各项开支以后,仍较贷款有1个百分点左右的本钱优势。而且,在央行延续收紧信贷闸门、企业贷款难度增加的背景下,没必要提供担保便可发债融资,短融券的低发白癜风遗传行门槛更是显示出独有的吸引力。 期限:由短及长 在尝到发行短融券融资的甜头以后,很多企业已成为这个市场的老“卖家”,在还旧券的同时又开始发新券,通过转动发行实现了延长资金使用期限的目的,也变通打破了发行短融券融得资金最多只能用1年的束缚。 而从今年4月22日开始,上述问题随着中期票据的推出有了新解,期限被拉长为3年和5年,成为短融券的“长时间版”。 但中期票据又不是短融券的简单延伸,它在深度上的作为更有看头。发行方式上,中期票据首创了交易商偏方医治白癜风协会注册的市场化管理方式,发行主体在注册有效期内可一次发行或分期发行,发行方式更加灵活。其次,由于期限更长,又没有担保设计,中期票据还引入了投资者保护机制以弥补信用风险。市场人士表示,在市场经历过“福禧事件”以后,这1机制的问世显得特别必要。 为调控政策提供抓手 除为企业开辟出一条愈走愈宽的融资管道,短融券、再加上后来出现的中期票据,还在另一个角度上对改进我国金融市场长时间失衡、融资结构明显分化的现状产生了积极意义,并成为促进监管部门调控政策见效的得力抓手。 据统计,2006年和2007两年里,短融券的发行范围都占到当年银行间债市债券总发行范围的5,占当年银行贷款范围的比重更是到达了10。短融券和中期票据的推出,明显有利于平衡企业直接债务融资、股权融资和信贷融资等主要渠道之间的关系,下落间接融资比例和银行体系的潜伏风险,有利于资本市场协调发展。 更为重要的是,短融券和中期票据还帮助央行的调控政策更加深入地对实体经济产生了作用。市场人士指出,在国债、政策性金融债占主导的市场阶段,央行调控政策的传导力只能在银行体系里“打转转”,对虚拟经济起作用,而有了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以后,便能够通过主动管理企业融资行动而将影响力触及实体经济,一定程度上改进调控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