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围术期急性高危肺血栓栓塞症患者的
2016-11-4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本文作者为:医院ICU王菁华何清刘亚林,本文已发表在《麻醉学大查房》年第2期。
1.病历摘要
患者,男,50岁,60Kg,右股骨颈骨折(Garden分型经颈型),年5月21日收入骨科。既往无特殊病史。
术前检查:常规化验检查(血常规、凝血和血生化等)正常,心电图(ECG):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如图1)。拟5月23日于硬膜外麻醉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5月23日上午8:25患者由病房推至手术室途中突感胸闷、憋气,无胸痛。进入手术室时大汗淋漓、呼吸困难、面色发紫、四肢厥冷和大小便失禁,神志尚清。麻醉医生立即给予面罩吸氧、监测生命体征和建立静脉通道。监护显示心率(HR)~次/分,无创血压(NBP)80/40mmHg,氧饱和度(SpO2)75%;查血糖9.1mmol/L。立即静脉给予麻黄素6mg,间羟胺1mg+1mg。随后HR次/分,NBP95/50mmHg,SpO%,呼吸困难无改善,双肺呼吸音清,心音P2亢进。动脉血气:pH7.32,氧分压(PaO2)35mmHg,二氧化碳分压(PaCO2)29mmHg,碱剩余(BE)-9.9mmol/L。12导联ECG:室上速,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V1-4的ST-T异常,出现SⅠQⅢTⅢ改变(如图2)。上午9:00患者呼吸困难进一步加重,有濒死感。复查动脉血气:pH7.18,PaOmmHg,PaCOmmHg,BE-13.7mmol/L。诊断“急性肺栓塞可能性大”,立即行气管插管、呼吸机支持治疗、吸氧浓度%。此后行锁骨下静脉置管、桡动脉有创血压监测,测CVP29mmHg,动态血压(ABP)/84mmHg,HR次/分,SpO%。决定放弃骨科手术,将患者转入重症监护室(ICU)。
9:54AM转入ICU时情况:中心静脉压(CVP)16mmHg,ABP/mmHg,HR次/分,SpO%。此后血压波动下降,加用去甲肾上腺素0.89~0.13μg/(kg?min),维持血压在90/60mmHg以上;继续机械通气SIMV+PSV、Tvml、吸氧浓度(FiO2)%、R14次/分、呼气末正压(PEEP)5cmH2O,维持血氧饱和度于%、PaO2mmHg以上;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0.8mlQ12h。
入ICU后床旁超声心动图检查(图3):①右房右室内径扩大,内可探及大量散在点块状回声,随血流漂动,左房室不大;②双房内各可探及一条索状回声团块,随血流漂动,长约15mm,两条血栓似乎经房间隔相连;③肺主动脉及左右分支分叉处也可探及两条索状回声团块,长约15~20mm;④室间隔、室壁厚度及收缩幅度正常,各瓣膜形态未见异常;⑤心包腔内未探及液性暗区。双下肢静脉超声检查提示左侧股静脉血栓。胸片检查未见明显异常。TNT:0.17ng/ml;D-二聚体:3.0mg/L。患者明确诊断为“肺血栓栓塞症”。
上午10:20将重组人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以50mg微量给患者泵入(2h泵完)。溶栓后15min,血流动力学好转,氧合改善;CVP14mmHg,ABP/77mmHg(去甲肾上腺素用量未变),HR次/分,FiO2逐步降低。溶栓后24h,ECG示异常S波、ST-T波好转;复查超声心动图:右房右室内径正常高限,各房室腔内未见血栓,无肺动脉高压。溶栓后26h,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右房右室内径正常高限,各房室腔内未见血栓,主肺动脉及左右分支内未见血栓。无出血并发症,继续使用低分子量肝素(LMWH)抗凝。5月24日下午6时脱呼吸机,下午8时拔除气管插管,去甲肾上腺素用量逐渐减至0.03μg/(kg?min)。5月25日患者行CT肺血管成像(CTPA)示:肺动脉增强扫描右肺上叶、右肺中叶内侧段、右肺下叶后基底段、左肺上叶及下叶主干及基底段肺动脉间充盈缺损;双肺下叶、后基底段部分肺组织膨胀不全;心影及大血管未见异常(图4)。
5月28日上午11时,完全停用去甲肾上腺素。5月29日(溶栓后第6天)复查超声心动图,结果提示心脏结构功能恢复正常;复查下肢静脉超声,结果提示仍存在左下肢股浅静脉、■静脉血栓。5月29日行下腔静脉滤器(VenaTechTMLPFilter)植入术。6月4日(溶栓后第12天)复查CTPA,示原两侧肺栓塞明显好转,大部分消失;左下叶肺动脉部分充盈缺损,较前明显缩小;双下叶背侧实变影,较前明显缩小(图5)。
6月6日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股骨颈骨折透视下闭合复位、三根螺纹钉内固定术。术前12h停用LWMH,术后第1天继续应用LMWH抗凝。6月11日换用华法林,调节国际标准化比率(INR)至2.0,定期监测INR值。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