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因素
2016-12-12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的凝结。其发生主要与血流缓慢、血液高凝状态和静脉内膜损伤三大因素有关。
1.血流缓慢、淤滞状态
血流缓慢、血液淤滞是造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首要因素。由于久病卧床、外伤或骨折、较大的手术、妊娠、分娩、长途飞机或乘车久坐不动等,均可使下肢血流缓慢、淤滞,诱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另外左髂静脉易受右髂动脉骑跨压迫,造成远侧静脉回流障碍,导致血栓形成。
2.血液高凝状态
如创伤、手术后、大面积烧伤、妊娠、产后等均可使血小板增高,黏附性增强,易形成血栓。另一类由于先天性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造成的AT-III、PC、PS和t-PA等的降低或活性异常,称为“遗传性血栓综合征”,也可导致静脉血栓形成。
3.静脉壁损伤
静脉壁受到外来刺激,常见有机械性、感染性和化学性损伤时,会使静脉内膜下基膜和结缔组织中的胶原暴露,血小板随后黏附其上,发生聚集,并释放许多生物活性物质,如儿茶酚胺、5-羟色胺等,同时在血小板凝血酶的作用下,通过花生四烯酸形成前列腺素PGG2、PGH2等物质,这些物质又可以加重血小板的聚集,有利于形成血栓。
大连五一血管病专科专家提示您,如果下肢深静脉血栓没有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就会发展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血栓一旦脱落而造成肺栓塞,那后果就严重了,所以当出现不明原因的下肢突然肿胀、疼痛时,医院查明原因,排除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可能性。
专家介绍:杨本迅大连五一血管病专科主任、血管外科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国际血管外科学会(ISVS)、美国静脉论坛(AVF)、韩国静脉学会会员,年美国西奈山医学院、梅奥医学中心访问学者。年至今一直从事静脉曲张的前沿微创治疗与研究,已治愈各类静脉曲张万余例。